Sunday, September 20, 2009

阿育吠陀

印度的醫學體系阿育吠陀(Ayurveda,又稱生命吠陀)醫學。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體系。五千多年來,它在無數印度傳統家庭中使用著。阿育吠陀傳統醫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吠陀時代。它以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記載的綜合醫學體係而著稱。 在歷史上,阿育吠陀的記載首次出現在公元前6000年印度古老的詩歌總集梨俱吠陀(Rig Veda)中。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四部吠陀經典之一的《阿闥婆》(Atharva)問世,其中阿育吠陀作為吠陀聖典的
印度草醫學也稱為阿育吠陀學(Ayurveda),是印度傳統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Ayurveda一詞為梵語,意思是生命的科學。阿育吠陀的原理是從平衡中獲得健康。其理論基礎來自於二千年前的印度古典醫書《查拉卡-薩瑪依》(Charaka-Samahit),治病方法是消除病因,而非治癒疾病本身,使用純草藥或草藥合成物,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沒有影響,幾乎沒有副作用。   

印度草醫學認為人體是由五個基本要素組成,即天、空氣、火、水、土。人是這五個基本要素的綜合體,這些元素能互相結合創造出各種生理功能。如天和空氣結合成瓦塔(Vata dosha)。瓦塔支配人體內動,像部隊指揮部門一樣控制神經刺激、循環系統、 呼吸和消化系統。火和水相結合成皮塔(Pitta dosha),促進轉化和新陳代謝,例如把食品轉化為營養為身體吸收。水和土結合形成卡法(Kapha dosha),負責人體成長,充實人體結構和保護人體組織,例如,腦脊髓液保護腦和脊柱,胃壁粘液能有效保護胃。   

印度草醫學認為造成人們生病的原因是由於體內的這三大生命元素失去平衡。每個人體的三大元素比例都不一樣,當其中任何一種元素在體內滯積都會帶來身體的毛病。醫生在診療時,會以詢問的方式,先了解病患的飲食習慣、對壓力的感受、睡眠模式等;再從觀察中來做出結論,包括觀察舌頭、眼睛、皮膚和行為舉止,聽患者的聲音,來診斷出患者的體質和不平衡的元素,然後建議患者改變生活方式、吸收一定營養並運用草藥幫助減低體內過多的元素。

有證據表明阿育吠陀醫學曾豐富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醫學體系。通過與印度的海上貿易,埃及人了解了阿育吠陀醫學。亞歷山大大帝的入侵,使希臘人和羅馬人接觸到阿育吠陀。傳統的尤那尼(UNANI)醫學就是在這種交流中形成的。在第一個千年的早期,隨著佛教在西漢時傳入中國,並在魏晋南北朝時發揚光大,阿育吠陀醫學也得以傳到中國,並對藏醫學和傳統的中醫草藥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文/Mickey Liu (Zrii 華人市場部門經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