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七大精神法則


成功只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人生終結的目的地。成功的內涵是豐盛,不僅是財富和地位,還有身體健康,科學,藝術創造,心緒平靜,愛情美滿等等。


1. 純能法則 – 每個人都有無窮的可能性和無限的創造力。
2. 給予法則 – 你付出的越多,收獲就會多。
3. 因果法則 - 你渴望創造幸福,就必須播下幸福的種子,你若侮辱別人,你可能會受到別人傷害。
4. 最省勁法則 – 和諧,愛心,順受,責任和不做辯護等等。
5. 意圖和願望法則
6. 超然法則
7. 達摩法則 – 發現真正的自我,表現自己獨特的天賦,確定為人類服務等。


一但我們了解本身的真性情,並學習順應自然法則,那麼幸福的感受,健康的身體,圓滿的人際關係,對生命的活力和熱愛,以及物質上的豐盈都會輕而易舉地源源而來。


人體大約由一百多兆個細胞所組成,依其不同的結構及功能,又區分為像神經,血球,肌肉等二三百種不同的類別,每一個細胞都有特定的任敄,他們各司其職,又施予支持其它細胞,同時接受其它細胞的資助,如此協同的一起運作,那細胞本身和整個身體的完整才得以維持。


人也是這樣的,天生具有獨特的才能和表現,對於各種獨特的才能和其表現方式,也會有獨特的存在,那就是你特定的任務。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當人人把各自獨特的才能表現施展於特定的任務時,就像細胞彼此為同僚服務一樣,已經隨著自然律運著,在無限能量的所在,你生氣蓬勃,活力充沛!


達摩法則的奧妙,在於發現真我,真我是靈性的,必須去體驗,那真我的存在,因此真我不受批評所影嚮,也無惧任何挑戰,其力量是真正的力量,永久而穏定。真我會讓你自由自在,讓你獨特的才能,淋漓儘致的舒展,如魚得水,如鳥飛翔,它渾然忘我,而創造力無限。


人都有其生活目的
有獨特的天賦或獨特的才華造福人群
我們善用天賦造福人群時
會體驗精神至高無上的喜悅,這就是生命最終的目的
-卡利爾 吉布朗


本文截取自 狄巴克 喬布拉博士所著 - 七大精神法則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阿育吠陀醫學的概念及原理

阿育吠陀醫學不僅是一門醫學體系,而且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吠陀(Ayurveda)由兩個字組成:Ayur指生命,Veda為知識、科學之意,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根據阿育吠陀的觀點,人類應該和自然界和諧共存,而疾病的產生是由於這種和諧被打破了。通過利用自然界及其產物恢復這種基本平衡是阿育吠陀醫學的主要目的。這種觀念不僅貫穿於治療病痛的過程,而且還貫穿於疾病預防的過程。

根據阿育吠陀理論所發展出的Zrii也是秉持著取得宇宙與身體大自然平衡的原理,Zrii並不是只”單靠”唯一的成份來協助你的身體達到平衡,而是有七種不同的精選成份,在一個最能使所有成份發揮它們的功用的比例之下,達到協合效果。在阿育吠陀醫學的觀點中,生命由身體、感覺、精神和靈魂構成。人有三種體液(氣、膽汁、粘液),七種基本組織(血液、原生質、肌肉、脂肪、骨、骨髓和精液)以及身體產生的廢棄物。人體的發育與衰老以及人體各要素的循環和我們所吃的食物有關。 身體健康還是得病取決於整個身體系統是否處於平衡狀態,包括體內各部分是否相互平衡。內在的和外來的因素都可能破壞自然的平衡,進而導致疾病。失衡可以由偏食、不良習慣和無視健康的生活規律而引起。同時,季節反常、不正確的運動、感覺器官的不當應用以及身心的不良作用也會打亂現有的正常平衡狀態。治療方法通常包括通過調節飲食而使身心系統恢復平衡,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藥物治療以及採取預防性療法。 對疾病的治療主要通過旨在恢復和加強身體機制功能的排毒療法、藥物、合理飲食、運動和養生法等,消除引起身體系統及各組成部分失衡的因素,恢復平衡、強壯體質,預防或減少將來疾病的發生。 在阿育吠陀醫學中,調節飲食是一項重要的治療方法。這是因為人體被認為是食物的產物。個體的精神狀況及其性情受其所吃食物的影響。食物在人體中先是轉化為乳麋,然後再轉化為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生殖要素和精氣。因此,食物是一切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的基礎。食物缺乏營養或者沒被有效轉化,都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 通常的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特殊食物療法以及根據醫囑適當運動。這三項措施通過兩種方式實行:一種是針對疾病的發病因素及各種症狀採取這三項措施對抗疾病本身;另外一種是採取這三項措施消除與發病過程中的病因和症狀相似的影響。

備註: Ayurveda的六種味道~ 甜, 酸, 鹹, 辣, 苦, 澀,


Sunday, September 20, 2009

阿育吠陀

印度的醫學體系阿育吠陀(Ayurveda,又稱生命吠陀)醫學。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體系。五千多年來,它在無數印度傳統家庭中使用著。阿育吠陀傳統醫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吠陀時代。它以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記載的綜合醫學體係而著稱。 在歷史上,阿育吠陀的記載首次出現在公元前6000年印度古老的詩歌總集梨俱吠陀(Rig Veda)中。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四部吠陀經典之一的《阿闥婆》(Atharva)問世,其中阿育吠陀作為吠陀聖典的
印度草醫學也稱為阿育吠陀學(Ayurveda),是印度傳統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Ayurveda一詞為梵語,意思是生命的科學。阿育吠陀的原理是從平衡中獲得健康。其理論基礎來自於二千年前的印度古典醫書《查拉卡-薩瑪依》(Charaka-Samahit),治病方法是消除病因,而非治癒疾病本身,使用純草藥或草藥合成物,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沒有影響,幾乎沒有副作用。   

印度草醫學認為人體是由五個基本要素組成,即天、空氣、火、水、土。人是這五個基本要素的綜合體,這些元素能互相結合創造出各種生理功能。如天和空氣結合成瓦塔(Vata dosha)。瓦塔支配人體內動,像部隊指揮部門一樣控制神經刺激、循環系統、 呼吸和消化系統。火和水相結合成皮塔(Pitta dosha),促進轉化和新陳代謝,例如把食品轉化為營養為身體吸收。水和土結合形成卡法(Kapha dosha),負責人體成長,充實人體結構和保護人體組織,例如,腦脊髓液保護腦和脊柱,胃壁粘液能有效保護胃。   

印度草醫學認為造成人們生病的原因是由於體內的這三大生命元素失去平衡。每個人體的三大元素比例都不一樣,當其中任何一種元素在體內滯積都會帶來身體的毛病。醫生在診療時,會以詢問的方式,先了解病患的飲食習慣、對壓力的感受、睡眠模式等;再從觀察中來做出結論,包括觀察舌頭、眼睛、皮膚和行為舉止,聽患者的聲音,來診斷出患者的體質和不平衡的元素,然後建議患者改變生活方式、吸收一定營養並運用草藥幫助減低體內過多的元素。

有證據表明阿育吠陀醫學曾豐富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醫學體系。通過與印度的海上貿易,埃及人了解了阿育吠陀醫學。亞歷山大大帝的入侵,使希臘人和羅馬人接觸到阿育吠陀。傳統的尤那尼(UNANI)醫學就是在這種交流中形成的。在第一個千年的早期,隨著佛教在西漢時傳入中國,並在魏晋南北朝時發揚光大,阿育吠陀醫學也得以傳到中國,並對藏醫學和傳統的中醫草藥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文/Mickey Liu (Zrii 華人市場部門經理)